RawTrip 臺東採集計畫展覽

“Life is about courage and going to the unknown.” — 《白日夢冒險王》

「Raw Trip 臺東採集計畫」展覽以「山提案所」的創作成果為觀展起點,帶領觀者透過「山裡的植物辨識課」、「八人視角X嘉明湖」,自計畫團隊之多重平行視角重構 Raw Trip 探勘過程。並藉場域內「身體X空間X詩意」的空間裝置,重現計畫共同策劃人與三位創作者在上山前、嘉明湖畔、下山後的深度對談。透過逐步揭露 Raw Trip 的計畫成果、探勘過程、至本質思考,亦邀請觀者一同踏上 6,470 年前的冰川遺跡之旅、重新看見臺東自然山川的原始性價值。

▍入山儀式

在進入 Raw Trip 展覽之前,我們特別於入口處設計了專屬於每個人的 #入山儀式 ,邀請觀者自由索取一張小卡,透過閱讀卡片上的一句話感知來自山的訊息,準備和我們一同啟程登山。

▍山提案

於四天三夜的時間實地探勘臺東嘉明湖後,三位創作者分別以其設計視角,將旅程中的觀察及感知,轉化為自身設計能量;於全然陌生的高山環境中,思考「創作」如何被還原到最初的身體感知,重新挖掘對於自身及臺灣土地的認識,將真實的體驗、觸動呈現於「山提案所」中。

 ► 長出時間的湖 by 裝置藝術創作者 #莊志維 

從這次於山中的經驗切入,認為身體感官強烈接收到由許多自然物質建構起的環境,這是過往創作中比較少觸碰到的體驗。這次選擇以「木」做為此次概念呈現的材質,試圖透過與木雕創作者江基名的跨領域合作,在幾次的溝通與描述過程中,以樹的年輪為湖水的中心,透過可見的時間與刻痕,重新詮釋在 Raw Trip 過程中對於山形與嘉明湖的印象。

裝置微工作室 ╳ 江基名|

裝置微工作室試圖成為一個創作者們合作的社群平台,尋找不同媒材和領域的創作者共同討論,在彼此原有習慣的創作脈絡模式中,透過案件的合作開啟不同以往的概念呈現。木雕創作者江基名過往以木材作為創作媒材,擅長刻畫少女人物,並從柔軟的木紋肌理中,尋找面容情感的細膩情緒,此為首次以「山」為題的合作。

  ► 人本自然 by 吳孝儒 Pili

經歷這次登山,Pili 發現山林是自然給予的寶藏,而故事則是人為給予的意義;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沿途嚮導們的故事分享,或許同個登山路線在不同嚮導們的口中,是完全不同的旅程體驗。有些嚮導是分享地貌景觀,有些則是分享路程中的人文傳說。藉由不同觀點的累積下,普通的林間小路成為了一條富有文化意涵的路徑。 因此 Pili 藉由這次 Raw Trip 的觀察,試著從「探索」與「追尋」思考人為 ( Human ) 與自然 ( Natural ) 之間的有趣關係,英文將兩個字連在一起有「人性」之意。

於是起草一項「人本自然」的 app 提案,於登山前能選擇「探索 Explorer」紀錄模式或「追尋 Follower」體驗模式,於手機斷網的狀態下,選擇性的紀錄或聆聽此趟路徑中的故事。期待透過不同角色進入山林被自然所喚醒的內在表述,積累不同時段、不同季節、不同路況下的情緒風景,跟隨著來自不同背景的開拓者們,一同探索未知的自然,讓所有進入路徑中的人們,與自然共創出雲端legacy。

 

► 關係採集 by 洪鈺堂 Rex

透過身為導演的日常創作思維,Rex 將 RAW 攤平、解剖、消化,對應著三段影像紀錄,分別以「方向感、聲音、腳步」轉譯著身體與外在環境的互動,完整串連是四天感知的全貌、亦是以腳下步伐紀錄的地圖。

Rex 發現在山林裡,很容易失去方向感,尤其是與前行的人拉開距離時。有時依靠人走出來的路引領著我們前行,有時我們則必須選擇自己的前進路徑與方法,沒有一個人的腳印是重疊的。可能的原因是山下人們造路,城市因此被定義,人造規劃出來可預見的路徑;但在山上,目標在那裡,方向就在哪裡,而到達的方法很多,路只是前往目的的許多可能過程。又加上每一段風景與不同聲音共鳴,可以產生全然不同的心境與腳步,進而構成一趟趟全然不同的旅程。

▎山裡的植物辨識課

在這次四天的計畫中,有些人對岩石的紋路感興趣、有些則對若隱若現的山間路徑有格外的觀察,而攝影師 #陳敏佳 則沿路採集凋落植物,對於每個輪廓與觸感深深著迷。

嘉明湖國家步道為中央山脈南二段的一部分,高山生態景觀豐富多變;在海拔 2,850 上升至 3,350 公尺的路途上,針闊葉混合林相逐漸轉變為臺灣鐵杉與臺灣冷杉交錯生長的景象,路上相遇的植物相當多樣。

經由具專業生態知識的嚮導隨行,敏佳沿路撿拾凋落植物,到山屋之後進行拍攝,能夠更仔細觀察每個物種的色彩、造型。「當每一小塊凋落物變成有趣的影像時,他們的樣子就烙印在我腦海裡,不再是圖鑑裡容易忘掉的資料。」敏佳說。

八人視角X嘉明湖 #跟著提案者一起爬山

同樣的一條途徑,在不同個性、喜好、專業、成長背景的人們眼中,是擁有截然不同的輪廓與呈現。這次前往嘉明湖探勘的路途中,透過八位參與者的視角,藉由每天紀錄的 #短片、#照片、#日誌,以及這次上山富有意涵的 #物件分享,邀請您透過不同人的眼中,完成這趟採集旅程。

▍哲學對談區

▍山選書

展示著共同籌劃夥伴《週刊編集》的刊物;期待前來觀展的朋友能藉此重返旅程,更深入了解創作者實地探勘後的感知啟發,與臺東自然地景的原始性價值。同時,也與在地單位「晃晃二手書店」共同以山選書提案回應計畫,分享關於臺東自然地景與哲學思考的相關選書,如計畫中對談的主題核心《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或是回歸自身與土地關係的《Kulumah.內本鹿》等書,期待能於觀展同時,更加深入計畫背後的精神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