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永續設計已由概念階段慢慢落實到市場層面,循環設計展自五月中臺東開展後引爆參訪人潮,透過展覽引 導一般民眾從循環設計的角度重新檢視日常消費的行為,進而理解循環設計解決方案。臺東設計中心也於 108年7月26日 舉辦 「循環設計與材質創新講座」,講座由 Renato lab執行長王家祥與點睛設計創辦人韓世國兩位材質專家,與大家分享各種環保材料的循環應用案例,並一起探索創新材質未來的可能性。
講座介紹
工業革命後,科技快速發展、經濟規模擴大,人類物質生活富足,但也導致全球暖化、氣候異常、資源缺乏等 生存環境急遽惡化的問題,因此永續設計和循環經濟已是全球關注的重要議題。此次的講座希望傳達材料再生 思維,實踐永續經營的環境保護理念,特別邀請參展廠商也是業界環保先驅,Renato lab執行長王家祥與點睛 設計創辦人韓世國兩位材質專家,向台東的民眾分享環保材料應用案例,並進行材質創新探索與發想,創造未 來商品永續循環的市場契機。
標榜環保的產品真的環保嗎?
王家祥執行長首先破除這個迷思,以市面上販售的環保筷為 例,原料是小麥的殘渣,經過原材料的認證標章後,被認定 是環保材質,但你有注意到成分中還有加上塑料 pp 嗎?這 塑膠會將小麥包覆起來,雖然方便清洗及保存,但一旦丟進 土裡,小麥卻分解不了。
究竟什麼是最好的材料?
循環設計不只要觀察消費者的需求,也要由設計師的面向去考慮一個產品從原料取得、整體的生命週期及怎麼 回收或再利用,才能去選擇要使用的材料應用在生產上。王家祥執行長特別提到,所謂「回收」,是廠商有意 願將使用過的材料重新拆解,並做出融入生活的東西,否則會因為材料沒有價值或沒人願意使用,必須進入掩 埋場或是焚化爐。
循環設計不一定得實際生產東西
許多企業已經意識到環境永續的問題,並設立永續指標來遵循,這個指標將產品的再生材料跟原生材料做碳排 放數值的比較,評估回收利用與重製新的產品對環境的友善程度作為選擇材質的優先順序。產品跟環境的關係 在不同的角色上有不同的考量點,新的商業模式也營運而生,如共享經濟、模組化製成等等…,針對產品的設 計價值與環境整合,才能達到「循環」的用意。
「沒有最聰明的材料,只有聰明的選擇。」
循環經濟的趨勢中消費者積極地走向去塑化、減少新塑膠的使用,但在選擇替代材質時,應考慮實 際使用需求以免不知不覺對環境造成間接傷害;而設計者及企業的角度則要將環境成本與產品的環 境生命週期作為優先研發考量,打造真正符合永續循環的產品。
身為設計工作者的責任
一個設計師要做的事情,不是只有把產品或包裝變的很漂亮,在循環設計這塊領域,設計師要做的是將文化作為基 礎,考慮人文因素、產品用途,利用設計給一些材料新的 生命,對既有的資源則強調珍惜不同的可能性,用「節 省」的方式使用材料,例如少一點顏色、減法的美學以及 更簡單的工法,才讓資源能真正的長久運用。
循環經濟到底是什麼?
韓世國總監強調,所謂的循環經濟並不是只用廢料的回收,而是用生產過程中剩下的材料去做新的發展。例如 能逢年過節就會放的炮竹,會產生大量的紅色紙屑,透過收集改製,其實可以做成喜氣的紅包袋。
為什麼企業願意投入循環經濟?
一般企業在生產產品時考慮的是成本、快速、方便,想說服企業做循環經濟有三個重點:利益、非線性以及循環。聽起來要做到「循環」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去回收、清理才能使用,但其實透過設計的方式,產生商品模 組化,選擇循環材料去製造反而能省下一筆錢。 「非線性」是指產品會加入一些不確定性,或者一些磨合的材料,讓產品能隨時用新的材料或是新的方法維持 下去,就像突變跟進化,用永續的角度去當作非線性成長的因子,才能適應汰換率高的市場。而「循環」這件事是跟「利益」密不可分的。除了使用循環的材料外,當產品出去如果還能回收回來使用,這 樣的架構不只能帶來利益,還能顯露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相關信用,這對企業的形象是很重要的一環。
質疑與否定才能做出專業判斷
韓世國總監認為臺灣在研發與製造的能力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的,而在循環經濟這一塊,除了有技術,對於材 料是否真的符合準則也有嚴格的認定,透過不斷質疑與否定,在材料的選用上能更精進專業,對於環境的影響 才有最大的助益。
「臺東也能有屬於自己的循環可能。」 臺東自然資源豐富,有許多天然廢棄材料很適合與相關的學者或企業跨界合作、研發,利用材料特性發展一套 屬於臺東的模組,融合在地人文特色,將其發揮有效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