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談及設計,習慣將範疇設定為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盞燈、一套餐具、一棟建築物,眼前的標的物就涵括了整個世界觀。然而如果想像2020年的我們,此刻正在一艘孤獨地徜徉於宇宙間的太空飛船上,範疇便成了該物件與這艘太空飛船之間的所有連結,以確保資源使用率達到最大,才能維持生存環境。 本場次將以此設定作為對話展開的基礎,討論「循環」和「設計」的連結模式,及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係。
▪ 哪些「垃圾」能被再利用、哪些走投無路極需被改造?
▪ 再利用/再生/再循環的門檻、限制與障礙?
▪ 工業產品設計專業者遇上非典型材料要從何著手?
▪ 「循環設計」(Circular Design)是什麼?
▪ 研發了、設計了、製作了以後,下一位大魔王是誰?
▪ 越了解「循環經濟」越感到茫然失措、不知從何下手的良藥解方?
「如果我們活在一艘孤獨的太空飛船上」,帶大家一起漫談循環與日常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日期|2020.10.24 (六)
時間|10:00~11:30 (09:30開放入場)
地點|臺東設計中心,臺東縣臺東市鐵花路369號
費用|免費入場
名額|25人
講者|
- 歐陽藹寧 / REnato lab營運長、計畫主持人及策展人
- 曾熙凱 / Shikai Studio總監
流程|
- 09:30-10:00 報到入場
- 10:00-11:00 座談分享
- 11:00-11:30 QA、交流
「循環經濟」的理念起源於1966年鮑爾丁(K. E. Boulding)發表的文章〈未來太空船地球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the Coming Spaceship Earth)〉,在文章中把地球比喻為宇宙中的孤立飛船,當無法由外部取得資源時,須透過持續的內部資源循環自給自足延長壽命。
直到1990年,皮爾斯和圖奈(Pearce & Turner)在《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一書中則提出「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的概念,明確提出傳統開放式經濟並沒有納入回收的概念。於是,2014年時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發布了《邁向循環經濟》報告中,指出「循環經濟」是透過設計具備可恢復性及再生性的產業系統,以循環再生取代生命周期結束的概念,重新定義產品和服務,同時最大幅度地減少廢棄物對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
人們談及設計,習慣將範疇設定為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盞燈、一套餐具、一棟建築物,眼前的標的物就涵括了整個世界觀。然而如果想像2020年的我們,此刻正在一艘孤獨地徜徉於宇宙間的太空飛船上,範疇便成了該物件與這艘太空飛船之間的所有連結,以確保資源使用率達到最大,才能維持生存環境。
本講座將以此設定作為對話展開的基礎,討論「循環」和「設計」的連結模式,及與我們 #日常生活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