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美味周

台東美味周

合作夥伴
  • 水越設計
  • 都市酵母
相關計畫
分享

美味周計畫

從校園開始,打造人人都可以體會「味蕾」的台東食育願景!

台東美味周,是一個屬於台東的食育校園節慶。食材怎麼來、味道如何、環境可以引發食慾?食的世界博大精深,光是酸甜苦辣鹹,就有不同層次的五感體驗。台東豐富的食材資源及飲食文化,是在地孩子們擁有最珍貴獨特的禮物,然而在速食文化衝擊的當下,如何將這些多元的飲食記憶及食材知識進行傳遞,是至關重要的議題。

2020年開始,我們攜手台東海線學校及在地食職人,將職人們對於食的知識,傳遞給在地孩童,從味蕾開始,培養對食的認知。一起創造台東,最懂吃的城鎮!


▌美味周課程

第一堂:白玉蝸牛  

歷時8個月的海線田調,台東美味周,正式在成功鎮的 #信義國小 開幕。

我們邀請到長濱鄉的蝸牛達人 A-WOS 文宏程 與白玉公主王舒怡、 Sinasera 24烘焙主廚兼野廚料理師李人俊。文大哥與李主廚運用白玉蝸牛研發三道料理,分別是白玉蝸牛沙拉、白玉蝸牛薯泥球及地瓜葉白玉蝸牛卷,於現場烹飪教學。並且李主廚對於擺盤十分講究,讓同學們不僅從味道,更可以從視覺上享受、品味「食」。

文大哥帶著活的蝸牛跟學生們互動,學生們紛紛興奮的圍上觀看並摸摸看,課程職人也讓學生將蝸牛殼彩繪帶回家,希望可以將今天這堂課的美味、學到的知識傳承下去。

課程講師

文宏程:A-WOS 負責人,實踐白玉蝸牛產業及食農推廣

李人俊:Sinasera 24烘焙主廚兼野廚料理師,致力於台東當地食材料理

王舒怡:A-WOS 白玉公主

台東食育提案所粉專報導


第二堂:在地漁業

新港漁會李宏勇主任與水越設計一起帶給 #北源國小 的同學們、學校與家長一堂「海洋」與「味蕾探索」課程。

在漁會工作20年的李宏勇主任,在長年的經驗累積下,有各種漁業的知識,這次的課程更是不藏私,從新港漁港每年盛產的魚獲,了解當地的物產、魚類特色、魚從哪裡來,漁夫怎麼捕撈,都非常詳細的將自己的漁業知識,轉化使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分享給同學們。現場也帶來一對剛捕撈上岸的公母鬼頭刀,讓同學們近距離觀察,並且帶來成功佳家自助餐的招牌菜「鬼頭刀八寶丸」、旗魚乾讓同學們品味。

課程講師

李宏勇:擔任新港漁會主任,負責漁市管理與競標拍賣

 台東食育提案所粉專報導


第三堂:生魚片及海葡萄

離新港漁港非常近的 #新港國中 ,由鄭瑞銀校長介紹新港國中的兩位大學長 —— 旗遇海味 林昱濱、 辰升水產生物科技 陳韋辰以及水越設計,將帶給國中的同學們一堂需要非常仔細品味的「漁業」與「味蕾探索」課程。

旗魚是成功鎮重要的漁獲,其種類有多元,有紅皮、黑皮、芭蕉旗魚,以及每到冬季,成功鎮的鏢手們開始出動,與東北季風為伍,鏢來一隻又一隻鮮嫩肥美的白肉旗魚。而生魚片除了醬油及山葵外,搭上成功鎮自己種植的海葡萄,也是令人嚇一跳的美味。

課程講師

林昱濱:旗遇海味餐廳負責人,深度傳遞成功漁業文化

陳韋辰:辰升水產生物科技負責人,養殖海葡萄

台東食育提案所粉專報導


第四堂:煮一碗好吃的飯

我們邀請到 長濱金剛米 的張凱耀來到成功鎮的 #忠孝國小,現場八個電鍋一字排開像極了電鍋家電展,原來是職人要帶領著幼稚園到小六的學生,透過用心煮好一鍋米,認識種植米的土地、農夫的日常、白飯好吃的秘訣。

課程的最後,凱耀和大家分享為何會想回鄉耕種,「一開始是想回到故鄉為地方做些什麼,之後開始發現耕作的樂趣,一直做下去,然後就發光了!」凱耀也說,希望大家未來都能夠找到讓自己很投入、熱愛的事情。

課程講師

林張凱耀:長濱金剛米,致力推行米食文化與教育

台東食育提案所粉專報導


第五堂:認識柴魚 

「柴魚」是餐桌上常見的食材,像是味噌湯、章魚燒還有台東的米苔目一定會添加,都會來一點柴魚,為食物加分,但它是從哪裡來?怎麼製作呢?今天由 「大慶柴魚」 王凱妮帶給 #信義國小 四年級學及老師,一堂「柴魚知識」與「味蕾體驗」課程。

大慶柴魚成功鎮上經營二代,從日治時期傳承製作柴魚技術,凱妮說:「很多客人走進店家,都會問柴魚是什麼?是一種魚嗎?」很多大人都不一定了解,凱妮從柴魚介紹、柴魚的魚種、魚從哪裡來、製作流程、過程細節到如何簡單料理,都十分詳盡的介紹,並且內容深入淺出,在短短的時間內,同學們都快成為柴魚小知識庫了。

課程講師

王凱妮:大慶柴魚負責人,利用古法製作現刨厚柴魚片

台東食育提案所粉專報導


第六堂:魚丸怎麼做

第六堂:魚丸怎麼做

這周來到#信義國小,彭老師帶來自家特至魚漿,魚漿使用的材料除了新鮮的旗魚、鬼頭刀外,還有糖、鹽、地瓜粉漿,由於打魚漿的時候會生熱,還需要加入冰塊,要保持冷度魚漿才不會變質。正式開始製作魚丸,第一個步驟就是用手摔魚漿,將魚漿扎實甩過後,煮好的魚丸口感才會更好。接下來拌入肉燥,增加魚丸的風味,拌勻後將魚漿輕輕握於掌心,透過虎口施力將魚漿擠出雞蛋般的大小,再用另一隻手沾上水,用雙指交叉的剪刀手勢,把魚漿推倒裝入水的鋼盆裡,魚丸成形。

課程講師

彭馨平:丸昌漁行負責人,有魚博士之稱

台東食育提案所粉專報導


第七堂:米食文化與麻糬

曉龍師傅示範包麻糬的技巧,換同學操作時充分體驗到米團的黏性,發現要捏出像曉龍一樣漂亮的麻糬非常困難,正是長年的經驗累積。其中有位同學說我阿嬤最喜歡吃麻糬,要拿回去給阿嬤,從小我們與米食文化密不可分,近年來米食文化漸漸西化,從麻糬中了解職人的辛苦與精神,也同時是米食文化探索與傳承。

課程講師

洪曉龍:福和成糕餅伴手禮-台東成功總店師傅

 台東食育提案所粉專報導